“革命小战士”对话“新时代接班人” ——儿童剧《孩子剧团》戏剧公开日活动
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创排的革命历史题材新戏《孩子剧团》将于4月27日在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展演期间,首演于马兰花剧场。4月21日,该剧的戏剧公开日迎来了一批“红领巾”探班。
本次的开放日活动莅临的有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院长、艺术总监蔡金萍,儿艺剧院党总支书记、副院长夏永强,儿艺退休导演张承明以及该剧的导演鲁伊莎、舞美设计任杰及全剧演员。走进剧院探班的“红领巾”则是来自中国福利会少年宫队长课堂实训基地的少先队员们。
新戏首演前的戏剧公开日已经成为中福会儿艺新剧目创作的常态,但这次的戏剧公开日不单单是一个开放日,还是一次队课。这次的队课通过戏剧的形式让新时代的接班人感受红色文化、了解革命历史。
《孩子剧团》的往事
1938年茅盾先生在武汉时赞誉“孩子剧团”是“抗日战争血泊中产生的一朵奇花”,特殊时期的特殊花朵,究竟“奇”在何处呢?
1937年淞沪抗战打响后,在石库门内的临青学校被迫停办,师生纷纷逃难。临青学校歌咏队的部分队员在难民收容所又聚到了一起,他们在年轻的共产党员方钟秀老师带领下,利用自己的特长,走上街头,走向工厂,唱救亡歌曲,演抗战戏剧,向群众做抗日宣传工作。大家觉得他们这个团体应该有一个名字,一个八岁的男孩说:“我们都是孩子,就叫孩子剧团吧。”大家一致同意,于是,“孩子剧团”就在炮火硝烟中成立了。剧团成立之初仅有22人,团员中,年龄最大的16岁,最小的才8岁,团长也不过19岁。他们有的是逃荒来上海的苦孩子,有的是父母的掌上明珠,有的是企业家的公子哥,有的是父母都被日本鬼子杀害的孤儿,有的是一心想读书却因战争无法继续求学的书呆子,还有从报上得知“孩子剧团”后,千里迢迢从山西赶来要求入团的童养媳……
上海沦陷后,奉党组织之命,孩子剧团撤离上海奔赴大后方。他们从上海出发,途经江苏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广西、贵州、四川等8个省市,行程2万多里,他们一路演戏,一路歌唱,宣传抗日,唤醒民众。
期间,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,他们都没有畏惧,没有消沉,没有退缩,而是坚强、前进、战斗,为抗战作出了自己的贡献,“孩子剧团”就是这样在战斗中成长着。
孩子剧团起于上海,归于延安,这就是“孩子剧团”走向革命的轨迹。
创作心路分享
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,为祖国母亲献上生日祝福!
—— Happy National Day ——
《孩子剧团》的戏剧公开日虽然落下帷幕了,不过儿童剧《孩子剧团》即将拉开她的大幕!就在马兰花剧场,就在4月27日、28日,5月1日和小朋友们不见不散!
撰稿:杜虹
摄影:王诚良